|
|
用一颗真心做群众的贴心人
——记婺源县检察院控申科潘学猛同志
走进婺源县检察院综合受理接待中心,映入眼帘的是崭新的接访台、会议桌,完善的工作制度,温馨的提示语,还有检察官潘学猛可鞠的笑容。潘学猛同志自2007年从事控申工作以来,凭着一颗对党对群众的真诚之心,急群众之所急,想群众之所想,一心为群众办好事、办实事,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三百余件,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二百余次,没有出现因接访不当造成矛盾激化和越级上访现象,为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,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。先后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,并被上饶市检察院嘉奖。
“用爱心感动信访者的心灵”
控申科是检察院的窗口,是联系群众的桥梁。潘学猛觉得:“是窗口,就要树立起检察机关在百姓心中的好形象;是桥梁,就要同群众心连心。他要做窗口的旗帜,桥梁的纽带,桥面上一块普通的踏板”。他是这么想的,也一直是这么做的。在日常信访接待中,对待每一位上访群众,无论地位高低,他都一样的热情接待,坚持做到“来有迎声、问有答声、走有送声、处理问题有回声”;“生人熟人一个样、初访重访一个样、干部群众一个样、有理无理一个样、本地异地一个样、群访个访一个样”。对待来访者,他总是一张笑脸相迎,一杯热茶相送,一把椅子相让,使来访者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温暖感觉。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记清,把权利义务讲清,把法律法规解释清,是管辖内的信访及时办理,不是管辖内的信访为群众指明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,一不推,二不拖,既为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、法律,又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,让群众感到亲切、温暖。
2008年,年迈的陈某来到检察机关,其直系亲属被他人伤害,加害人已服刑,却无法提供相应的治疗费用。陈某的家庭,也因昂贵的医疗费用,家庭陷入了困境。经过多方奔走,陈某未能取得低保。万般无奈之下,来检察院要求给她办低保。潘学猛接待时,说明了此种情况不在检察机关的管辖内。但在得知来访人的困难后,他积极地寻求方法解决问题。多次与当地民政部门联系,查明实际情况,为符合条件的陈某办理了低保。
“用诚心去化解矛盾纠纷”
群众信访涉及的范围比较广,有的问题属于检察机关管辖,有的问题属于纪委或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管辖。但是,对于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信访案件,如果采取一推了事的做法,容易扩大事态,激化矛盾,形成越级上访、进京上访,无疑会对稳定造成一定影响。为了稳定大局,在潘学猛的建议下,建立了信访联络联动机制,进一步加强了检察机关与地方政府及信访部门的密切联系,在办案过程中,他还不忘走访调查,对有可能造成集体访和越级访的问题进行排查,发现上访苗头,又不属于检察机关职责范围的,及时与当地党委、政府等有关部门沟通情况,共同分析原因,磋商办法,明确责任,研究对重点信访案件的调查处理方案。对排查出来的问题,应当由哪个部门管辖的就和哪个部门及时联系,需要配合的,各部门积极进行配合,共同做好预防、疏导、消化工作,从而防止了隐患的发生。把矛盾消灭在基层,消灭在萌芽状态。
2010年10月19日,秋口镇方某兄弟俩因林地纠纷来到县检察院控申科申诉。潘学猛在细致了解情况后,对这个本属于林业部门管辖的信访件并没有推诿,而是积极与县林业部门及乡镇一道,到实地调查情况。潘学猛觉得,在解决纠纷的同时,要化解兄弟之间的积怨。在他真诚的调解劝说下,兄弟两人都满意的划分了林地界限。
“用恒心提高服务水平”
信访无小事,由于信访接待遇到的人形形色色,层次不同,有懂法律政策、讲道理的,也有不懂得法律政策,蛮不讲理的,甚至还有文盲、精神病人。潘学猛深感信访接待工作要求之高、难度之大。为了做好这项工作,他长期坚持学习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以及党的政策、法律,做到资料不离身,抽空就学,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。遇到不懂得问题就查阅资料或者虚心向他人请教,不耻下问,法律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提高的很快,解答问题准确,处理问题适当,接待工作十分出色。六年多来,通过实践,他还撰写了许多工作经验和调研文章,《立足控申职能服务民生》、《四个转变加强控申工作》等文章先后被省检察院简报采用。
2010年底,婺源县检察院开展“全国文明检察接待室”争创活动。作为控申科的工作骨干,潘学猛全身心的投入。他结合日常接访工作开展调查,向来访群众发放意见征求表,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,他向领导提出了“来访受理双向承诺”的工作建议,即在受理群众来访时与信访人签订双向承诺书,检察机关承诺办理答复和期限,信访当事人承诺在此期间不重复、越级上访。这个建议被领导采纳,实行后有效减少了涉检信访,促进了社会稳定。争创全国文明检察接待室有许多考核指标,潘学猛主动承担,埋于案头,挑灯夜战,逐项落实。2011年底,高检院授予婺源县检察院“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”,那一刻潘学猛觉得很幸福很满足。
六年控申接访工作的酸甜苦辣,潘学猛深有感触。“让信访成为一种常态,让这里成为信访的终点,自己的委屈、辛苦,都值得!健全的法治体系,常态的信访机制,是我最可依靠的后盾。” 展望未来,潘学猛说:“我甘愿做一块铺路石,为后来人探索经验,让后来人走得更平稳,我就满足了。”